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这五种及其它非嗜肝病毒等引起的肝脏病变。但由于人们对病毒性肝炎最熟悉,所以大家习惯地把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
据悉,全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据福建省疾控调查显示,我省经过不断努力,已将乙肝病毒高流行区控制到中流行区。不足30年福建省全人群HBsAg阳性率就约减少了10%,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1%。但是福建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传播风险仍然较严峻。
【资料图】
此外还要对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多加关注。近年来我国丙肝病例报告数逐年递增。调查显示,65%的丙肝感染者对丙肝几乎一无所知,加上早期无症状,很多感染者在发现时已处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已经逐渐成为导致肝癌并发症并带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丙肝高危人群筛查和检测尤为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我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戊型肝炎发病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甲型肝炎,而戊肝死亡人数也远超过甲肝。目前大家对戊肝普遍不了解,有疫苗不会用,为了提高我国公众对于戊肝的正确认知率,需要加强其他类型肝炎的宣传。
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播
1.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过经过粪-口途径由消化道传播
如食用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虾、蟹、贝壳类等海产品)和水等。
2. 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如果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或者共用注射器和针头、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侵入性检查/手术器具或美容器具(如穿耳洞、纹身纹眉、割双眼皮等)、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等均可感染,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乙肝和丙肝病毒虽然对人威胁很大,但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拥抱、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3.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丁肝病毒是一种依靠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复制的病毒,只有感染了乙肝才可能患上丁肝。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大家作为自身健康的责任人,要积极行动起来,增强个人预防病毒性肝炎意识,共同抗击肝炎。为践行世卫组织消除病毒性肝炎战略目标,我省也采取了重要措施,比如2022年福建省启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规范治疗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乙肝规范治疗项目是推进健康福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探索乙肝防治工作新模式作出积极贡献。该试点项目主要是针对30周岁及以上人群开展乙肝病毒感染者筛查、早诊、早治等全周期健康管理,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率、慢性乙肝患者诊断率、治疗率,通过干预逐步降低乙肝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饮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和海鲜、生吃瓜果要洗净等。
2. 做好个人防范
如拒绝毒品、到正规医疗机构输血、使用血液制品、纹身、穿刺、口腔诊疗、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3.接种疫苗
目前可接种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和戊肝疫苗。
甲肝疫苗:已纳入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此外,其他有感染风险的人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工厂、学校、养老院等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两剂间隔≥6个月。
乙肝疫苗:已纳入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此外,存在职业暴露、经皮肤黏膜和血液暴露、性暴露及其他高风险人群也推荐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3剂次。
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按0、1、6个月接种3剂次。
(本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黄津撰稿 、 陈家卫审核)
编辑:丁小燕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