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宁德市艺术馆授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传习点在霞浦县松港街道东阳社区东泰华府红色驿站正式挂牌成立。来自霞浦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霞浦县非遗办,霞浦县畲民传习点,霞浦县松港街道东阳社区的相关领导出席挂牌仪式,并为传习所挂牌。
据了解,霞浦县目前有半月里村、白露坑村和东阳社区三个畲族民歌传习点,其中东阳社区畲族民歌传习点成立于2022年8月,有畲族学员40多人,他们坚持每周学习畲歌和畲族舞蹈不少于四次,精心打磨专业技能,在演唱技巧、动作和舞蹈表现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在相互交流学习和切磋中提高,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畲族小说歌,推动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这个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以歌代说、以歌当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贯穿了畲民几乎全部的生活中。霞浦畲民贴切地称小说歌为“歌言”。它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
最初的歌言形式单一、内容简约、多为一事一议。没有故事情节,却有感而发。对日常的劳动和生活起居即兴演唱,相对比较短。是地方畲族文化传播与娱乐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对社会政治苦难生活的倾诉与表达。歌言的出现,让当时的畲民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怀、倾泻心中的郁闷。
小说歌最初是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懂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的人将其改编为畲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并结合本民族语言特点进行再创作的民间文学。实际上是一种长篇故事歌。所以它又被称为“全连本”或“戏出”,畲民俗称为“大段”,约有百余种。小说歌题材大多取材于我国民间传统的戏曲、曲艺中的故事,畲族小说歌有严谨的结构章法,每篇由众多结构为四行,每行七字的单首组成,在短的小说歌里,这种类似汉语格律诗“七绝”的单首也有几十首,叙事性强,运用了多种技巧进行艺术加工,有趣的是作者的署名还被巧妙地隐藏在歌尾,歌中还讲究畲语的方言押韵,为了达到抑扬顿挫的氛围,以致字里行间常出现特意安排的错别字,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霞浦的畲族歌言又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其一,它有两种唱腔:一是霞浦调,俗称“平调”;二是哎噜调,在曲子中有“哎、噜、呀”等助音词。前才比较顺口,主要是头脑要灵,且平常歌不离口,对唱时就能达到静观默察,临场应变,对答如流之境界;后者哎噜调歌主要是唱小说歌,将四句化为五句末音以哎噜调标辅音,也有使用哎噜调来唱杂歌的,目的是将骂人或讽刺句间对开唱,使对歌对手一时未能察觉,等对方反应过来已经是唱到下面一句了,从而达到“赢”的效果。
其二歌言一旦通晓对唱,临场中一方必须推敲应答,有时句尾没有押韵,就要顺口增补,以免听起来不顺耳。
其三歌言的吐字唱音要清楚,中间低音发间要准确,不能走调,这要靠平时锻炼有素,其四歌言在对唱时必须 反义词来对比,如女方唱:表兄长得漂亮大方,一表人才,男方就要回复:我没有你漂亮,秀气,贤惠温柔,以此达到诗情绵绵,使听者难以忘怀。
小说歌通过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除独唱、对唱、合唱外,还有重唱。如今,畲族文学由民间口头文学发展成了手抄本,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说歌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畲族文化的苍白,可以说,它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是畲族文学最高形式,更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彰显形式,同时也是闽东最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艺术种类。它的出现结束了畲族无戏剧的历史,影响面波及闽浙两省和全国,成为中华民族又一朵鲜艳的文化奇葩。
§§
来 源: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
作 者:小浦
编 辑:陈贞君
审 核:吴光祥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