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 > >正文

旅游业的春天回来了,人气如何聚起来?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时间:2023-05-16 10:30:14

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付一闻 摄

游客在库布其沙漠徒步游玩、露营。记者 王晓博 摄


(资料图)

一辆满载游客的旅游专列从呼和浩特东站出发。记者 高慧 摄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北京首场演出现场。 记者 冯雪玉 摄

锡林郭勒草原。 张永刚 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内蒙古以“相约草原,携手春天”为主题,推出300多项假日文旅活动,全面激活假日经济,推动文旅消费创新高。“五一”假期,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倍;全区304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481.24万人次,收入24.06亿元,同比均超过600%;300余家星级饭店、等级民宿收入增长近1倍,实现“五一”假日文化和旅游业全面恢复发展。

旅游业的春天回来了!

今年伊始,北疆的雪花、南粤的浪花、江南的鲜花,与久违的人群重逢。冰雪消融,春江水暖,旅游业重拾复苏势头。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消费经济,关键是把品质提起来、名气打出去、人气聚上来。

今年全国两会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定下基调。

内蒙古,是一个来了就会爱上的地方!春季杜鹃映雪怒放,夏季草原碧野连天,秋季胡杨大漠神奇壮阔,冬季冰雪激情浪漫。

如此迷人的内蒙古怎样推出更多好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来后有事干、不想走、玩得好,打造有特色的旅游名片,这将是复苏中的内蒙古旅游业需要破解的问题。

跨界融合尽展新姿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主题。

内蒙古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大河湖、大雪原等众多“名片”,内蒙古文化更是中华文明星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文物古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现存不可移动文物2.1万处,馆藏文物112.5万件套,长城总长度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灿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是绝佳的“名片”,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础。

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及永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呼伦贝尔的文旅资源得天独厚、独具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全市的优势产业。2022年,呼伦贝尔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5亿元。今后呼伦贝尔市将坚持创新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全面提升全域全季全业发展水平,把呼伦贝尔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休闲打卡的首选地。

自治区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康建国认为,挖掘文化内涵、阐释文化现象、讲好文化故事才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做好了,才能赋予旅游业更大的生命力,而大力发展旅游业也可以更好地传播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做好文化的“显化”“活化”和“转化”,是发展文化旅游业最重要的工作。

事实上,除了文旅要深度融合,旅游业可以和众多领域“混搭”。

这个季节,北疆大地处处花海,乡村游必将红火起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这为内蒙古农旅融合指明方向,也和内蒙古着力打造的康养游、露营游、研学游、自驾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谋而合。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内蒙古今后要大力推动“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教育、科技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提高旅游产业抗风险的能力,打造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3月15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旅游+交通,为内蒙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今年全国各地计划开往内蒙古的旅游列车达280余列,自治区内计划开行20列“草原之星”旅游列车,吸引更多游客到区内各地旅游,今年夏航季,内蒙古机场集团计划运营307条航线,通航城市达100个,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有44家。重点提升了呼和浩特至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机场群的通达能力。

通江达海,只为“诗和远方”。

多元需求开辟新赛道

近来,不少文旅部门负责人出镜为家乡“花式”代言,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当下,旅游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人们对旅游的认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市场的复苏必将经历新的挑战。

内蒙古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康健说:“过去人们对旅游的认知是走得越远越好,时间越长越好。现在,游客需求非常多元,看上去是‘个性’,本质上是‘理性’,新的旅游逻辑催生了新的消费选择,这就需要区内的旅游产业跟上游客的新需求。”

今年,内蒙古文旅系统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全域、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深挖新产品、新玩法,满足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

今年以来,长三角、大湾区等“百万人互游”团陆续来到内蒙古,大批游客在美好的草原旅程中,走进内蒙古博物院、老牛湾、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等景区,触摸千年“文脉”,与文物“对话”,登高临下,与长城黄河相拥,漫步草原,听沙子“唱歌”……

深度沉浸式的游赏,让游客直呼过瘾。

为了让内蒙古优势资源、灿烂文化聚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今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系统“主动找、主动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相继与内蒙古达成协议,互送客源、互利共赢。

2月18日,粤蒙“百万人互游”首发团抵呼;3月18日,长三角“百万人互游”首发团抵呼……随着内蒙古旅游旺季的来临,更多天南海北的朋友将和草原“双向奔赴”,相约寻找心中美好。

内蒙古新近出台的“引客入蒙”政策,奖励力度超前,为红火发展的旅游业再添动力,一次组织300人(含)以上到内蒙古的直达旅行团,给予单程单列4万元奖励;通过包机方式,从区外和国外一次组织100人(含)以上乘坐同一飞机、自同一出发地直达内蒙古的旅行团,单程单架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在大量利好政策的加持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内蒙古,体验大草原、大沙漠、大黄河、大冰雪等独特的风光,品尝地域特色美食、体验优秀艺术精品、感悟草原文化魅力。

“五一”小长假,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街区,成为大量游客必去的打卡点。“一条街带火一座城”绝不是空谈。

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能极大释放消费潜力,今年内蒙古计划在呼和浩特市和盟市政府所在地,建设一批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包头市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兴安盟阿尔山温泉街等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新空间,深挖内蒙古舞蹈、音乐、非遗、文物等传统文化资源,紧贴年轻人潮玩方式,以元宇宙、直播带货、后备箱经济、市集经济等打造网红爆品和体验活动。

“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过去。自住、自驾、个性化、多样性的当代需求,要求互联网、人工智能、5G通讯和现代金融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推进现代旅游业的建设和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需求侧牵引的智慧旅游已经进入消费场景建设的全新阶段,今后将走向供给侧驱动的现代旅游业。

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在这个明媚的初夏,内蒙古旅游业正在全力追寻“朝阳”。(记者 冯雪玉)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